我不應該亂發言的 禮拜二的時候
我說 我的世界中不存在key這種東西
雖然那天是在故鄉唱歌
可是我的key先生生氣了
今天早上我在吃早餐的時候
- Jun 02 Fri 2006 23:26
找key
- Jun 01 Thu 2006 20:06
瘋狂世界->突然想到的一首歌
感覺有符合到畢業心情
瘋狂世界
作詞:阿信 作曲:阿信 編曲:五月天 演唱:阿信
- Jun 01 Thu 2006 00:13
我哥根本是個搞笑藝人XDDDDD
作者 genius17 (這個人一點都不宅) 看板 P_genius17
標題 奇摩交友真的會審查資料耶
時間 Wed May 31 21:40:29 2006
───────────────────────────────────────
- May 27 Sat 2006 21:04
生涯導航
問題太多 弄到我頭都暈了
下表的分析,即是您在生涯興趣檢核中,對「人群」、概念」、「實物」三項偏好,與「思考」、「情感」、「行動」三項習慣的喜歡程度。 | |||||||||||||||
偏好 | |||||||||||||||
|
|||||||||||||||
習慣 | |||||||||||||||
|
- May 27 Sat 2006 19:47
懷舊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有更新照片)
2003.9.27 迎新宿營行前-當我遠颺(下次再把歌放上來 我覺得我們唱的比原唱好聽)
頭髮那麼溼就是因為被懲罰了嗚嗚
- May 27 Sat 2006 19:43
科達大飯店下午茶
- May 27 Sat 2006 02:15
我想到了小公主
一通電話內容 天秤座女生
騎車騎著騎著 想到了這一位
我稱之為"LP"的小公主
10.6號出生
我常常都說在生氣 但其實也不是真的在生氣
- May 26 Fri 2006 06:14
天亮說晚安
現在的時間是2006.5.26早上6點14分
我 要 睡 了
天亮說晚安
作詞:林夕 作曲:吳國敬 編曲:吳國敬/孫偉明 演唱:陳曉東
- May 24 Wed 2006 02:24
因為覺得思想史很煩
然後周易查資料查一查就看到這個元亨利貞網...
所以我就玩測字 測"思想"二字
得到的結果是
煙雨迷離又一春,思鄉如夢亦如塵,
- May 24 Wed 2006 02:18
元亨利貞網
姓名測試_當然是我的 之前好像有PO過...不過無所謂啦 再來一次
http://www.china95.net/sm/
天格-> 11(木)
人格-> 21(木)
地格-> 25(土)
- May 22 Mon 2006 18:55
話說我好像說今晚
湖 南 長 沙 馬 王 堆 漢 墓 , 是 中 國 考 古 學 史 上 最 引 人 注 目 的 重 大 發 現 之 一 。 馬 王 堆 三 號 墓 所 出 帛 書 、 竹 木 簡 , 自 I974年 開 始 整 理 考 釋 , 二 十 餘 年 來 已 經 在 海 內 外 學 術 界 產 生 了 廣 泛 的 影 響 。 其 中 帛 書 《 周 易 》 是 其 中 一 項 極 珍 貴 的 內 容 , 除 了 卦 序 卦 名 和 今 本 有 異 , 以 及 多 了 < 二 三 子 問 > 、 < 要 > 、 < 易 之 義 > 等 諸 篇 , 其 所 有 的 < 繫 辭 > , 也 收 有 很 多 今 本 所 沒 有 的 文 字 。 了 解 帛 書 , 絕 對 是 進 一 步 研 究 《 周 易 》 的 階 梯 。
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出土後.經過專家學者多年精心考證詮釋,1984年在《文物 》上公開發表六十四卦經文。同時發表張政糧《帛書六十四卦跋》和於蒙亮《帛書周易》(1984) 引起海內好極大關注《帛書周易》研究.成為熱隊鄧球拍《帛書周易校釋》(1998)、張立文《帛書周易註釋》(1992)韓仲民《帛易略說》(1997)是第一批學術研究成果。事隔10年之後,帛書周易傳文開始發表,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1993),第六輯(1995),朱伯昆主編《國際易學研究》第一輯(1995)公開發表《帛書易傳釋文》共有《二三子問》、《系辭》、《易之義》、《要》、《繆和》、《昭力》六篇。從此張岱年、饒宗頤、嚴靈峰、朱伯昆、張政良、李學勤、余敦康、張立文、陳鼓應、廖名春等紛紛發表論文,掀起《帛書周易》研究新高潮。邢文《帛書周易研究》(1997)是第一部學術專著,對《帛書周易》的內容、結構、成書年代,卦序特點、學術淵源等問題都作了論述。《帛書周易》的出土,是20世紀易學史上的劃時代事件.在海內外的學術影響將與日俱增 。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易經》是一部占筮之書,而作為《易經》的解說和詮釋,《易傳》則是一部講義理、講哲學的著作。但孔子在帛書《要》篇裡說:「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贊而不達於數,則其為之巫;數而不達於德,則其為之史。」可見,孔子認為《易經》一書包含「贊」、「數」、「德」三個由低而高的層面。《易經》不但是一部占筮之書,也是一部「德義」之書、義理之書。《綜考》進一步順著這個線索將人們的視野引到了一個新的天地,提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見解,這就是在《周易》傳承史上,存在今義、古義之爭。
易學史
- May 20 Sat 2006 16:27
生日輪迴
- May 19 Fri 2006 16:38
思想史(期末)
五 時 八 教
天台宗 的 判 教 為 五 時 八 教 。
五 時 , 是 將 釋 迦 一 代 說 法 分 為 五 個 時 期 , 即華 嚴 時 、 阿 含 時 、 方 等 時 、 般 若 時 、 法 華 涅 槃 時 。五 時 是 就 說 法 對 象 的 根 機 利 鈍 而 建 立 的 。並 就 上 述 五 個 時 期 所 說 之 法 , 分 作 化 儀 四 教 和 化 法 四 教 二 類 。
化 儀 , 是 指 釋 迦 說 法 所 用 的 儀 式 和 方 法 , 有 頓 、 漸 、 秘 密 、 不 定 四 種 。
- May 18 Thu 2006 03:01
通俗&曲選題目(+資料)
1.請以1970-1980年代校園民歌為例,申論文藝創作和時代思潮的關係。
參閱通俗(上)P75
紅字部分為網路資料
整個70年代﹐將台灣「再中國化」與「現代化」的意識型態格局。這因而是政權重新建立主體性的過程;「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說法所映照的正是一個模糊但掙扎著想要破繭而出的主體形象。相應地,民歌與校園歌曲運動「唱自己的歌」、「唱這一代中國人的歌」的說法何嘗不是如此?這種極為類似的論述結構,促發了政權對民歌與校園歌曲的興趣:對政權來說,民歌與校園歌曲無論在詞曲意識型態上或是對群眾的號召、動員能力上,都令人心動。但是,這次政權並未大張旗鼓、張牙舞爪地想強行一口吃下,而是採取從旁協助、樂觀其成的態度。於是,當1979年中美斷交此一對政權造成強力衝擊的歷史性時刻來臨時,相應地,著名的校園歌曲「龍的傳人」也「自然而然地」挺身而出,成為此一時期激勵民心、維護政權正當性最最有力的宣傳工具!
70年代的民歌與校園歌曲運動是戰後台灣最重要的音樂主體性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