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筆下的史可法-
歸納:
〔錦纏道〕的曲子上來就表明史可法兵敗時的悲壯情緒及沉重的心情。「殺氣重」,「生靈盡席捲」表明戰爭的慘烈到了空前嚴重的程度,不僅「兵和將力竭氣喘」,還使百姓慘遭清兵的屠殺。史可法此時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所以,史可法的內心是悲憤的、沉重的。
講解提示:
滿拚(pan)--下決心
l 此時的史可法下定了什麼決心?這種決心又反映了什麼問題?
歸納:
「自盡」是史可法此時的重大選擇。在率領三千子弟死守兵敗之後,對揚州城內百姓受累充滿內疚,「皆因我愚忠不轉」既是他自己的清醒的認識。(「愚忠」在封建社會是天經地義的,史可法本來是效忠國君的,帶領「兵將」死守揚州也是忠君報國的具體表現。)
l 但是「滿拚自盡」在這時忽然起了什麼變化?
歸納:
史可法此時想起明朝三百年社稷,只靠他一人撐持,「豈可效無益之死,捨孤立之君」?忠君報國的思想在這裡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
處在孤立無援的境地的史可法在面臨死的威脅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國家的命運和自己身上的責任。「捨身救國」「忠君報國」是史可法暫且活下來的理由。
l 在夜縋城頭之後,史可法為何仍然再起自盡的念頭?這又說明了史可法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歸納:
暫且打消自盡的念頭,為的是「南京保駕,不想聖上也走了」,這正是史可法難以接受的現實。史可法活著就是要保衛明朝的江山,現在這一切都已經沒有了意義,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史可法堅定剛強、堅貞不屈的性格特點。從「流不盡湘累怨」這句可以看出,他提出的屈原「湘累」正是表明了他的一腔憂憤。
l 除了「聖上」逃離,還有什麼促使史可法南下自盡的原因?
歸納:
當時的明朝社會,朝政黑暗,農民起義的爆發摧毀了明朝統治。南明王朝建立後,福王不勤於朝政,宦官專政,排擠一大批愛國忠良,所以,史可法即使在江邊欲尋自盡時,仍悲憤地道出「留著俺史可法何處安放?」史可法完全調動不了兵力,所以最後只能滿腔憂憤,以死報國。
l 齊讀
[古輪台]走江邊,······精魂顯,《大招》聲逐海天遠。
l 這曲〔古輪台〕在這裡有什麼表達作用?
歸納:
表達了人物此時的幽憤沉鬱,「萬事付空煙」,表現了深切的亡國之恨。
l 很多同學一開始對《桃花扇》中的史可法這一個人物形象很不理解,因為我們曾經學過《左忠毅公逸事》這篇課文,文中的史公可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我們已經分析了傳奇《桃花扇》,再來看看作者筆下的史可法。
歸納:
孔尚任是清代的傳奇作家。作者讚賞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雖然《桃花扇》中的史可法有投江自盡的一幕,但是孔尚任用傳奇的寫作特點,精心塑造了史可法的藝術形象,表達了他對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堅貞不屈的氣節的讚賞。以一出傳奇故事折射出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腐敗醜惡,並以出乎意料的非傳統的悲劇結局來揭示南明的崩潰滅亡是必然的結局。這正是作者的寫作意圖。
l 從《桃花扇》的創作手法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歸納:
?作品的藝術形式都是從屬於主旨需要的。
?作者的生活環境對作品內容和形式的確定是關係密切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t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